「你將眼光放在那一點點會讓你覺得恐懼的事物上,使它變成你的全世界,卻忘了其實你的世界還有很多可能。

 

書籍資訊

作者:周慕姿

出版社:商周出版

 

 

內容介紹

在關係中,令我們爭吵、懷疑,甚至互相追趕忍讓的是什麼?

是不安全感,周慕姿說。

 

「『不安全感』不僅會形成就像是『情緒勒索』的互動關係;極大的不安全感,更有如『黑洞』般,會吸取關係中的『 愛與信任』。」

她從愛情、家庭、自己三方面著手,討論了我們對於關係會有的不安全感,以及這樣的不安全感是如何在互動中運作。

除了各種故事舉例說明,作者也提供了建議,讓讀者可以更理解關係中所出現的相處模式,進而修復關係。並且在修復關係的過程中,更了解自己。

那麼,請你來看看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吧。

 

為什麼不安全感會讓我們的關係變得危險呢?

很貼切的比喻是,「如果,你的身體沒有任何傷口,碰一下,你可能只有微微的感覺,不會覺得痛,也不會有很大的反應;但是,如果你身體的某些部分已經受傷,一直都沒有癒合,只要別人輕輕碰一下、撞一下,你可能就會痛徹心扉,甚至可能會因而對別人生氣,覺得都是別人造成、讓自己這麼痛。 

由這個說法帶我們去思及,在「感受」上也是這樣的。如果我們對某些情境已經有了特別的印象,那麼當那些情境再次出現,我們就會有和初次不同的體驗。

如果我們曾經在某個情況下感到受傷、不被愛,那麼再出現類似的情況,我們就容易因此想到過去的經驗以及當時的感受,並可能因而感到害怕,而這樣害怕不安的情緒又會讓我們進一步做出「想要消除不安」的行為。這樣的行為也許是限制,也許是抱怨,也許是將我們的不安全感包裝到對方的責任上,告訴對方應該要怎麼做,才能讓我們覺得安心。

於是相同的模式一再發生:某一方不停地為了對方忍讓而又感到痛苦,另一方因為對方的遷就暫時感到安心卻無法消除不安,…。這樣的互動讓我們對關係感到疲憊。

 

這樣聽起來好累,為什麼我們要花這些力氣呢?

那些對我們重要的關係是因為什麼而重要呢?我很喜歡這個答案:因為我們在乎。我們的在乎,賦予了關係的重要,如此的重要。

又很神奇的是,正因為是如此重要,所以重要的關係帶給我們的從來不是單純、片面的影響。

書中的編排順序很用心,由親密關係、家庭關係、再推展至與自己的關係:我們是怎麼樣的人,可以從與我們相處的人身上得到回饋,尤其是頻繁相處、被我們重視的同事、朋友、伴侶及家人;但與自己最緊密相處的,還是自己;所以最後切至我們如何看待自己。在這更能體會到:我對自己的影響是非常強大的。

關係無所不在,我如何看待每件發生的事、如何作出反應和選擇、是否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及選擇是怎麼被運作的,都非常重要。

 

「許多人在描述自己的童年經驗時,明明是很可怕、很恐懼或很受傷的事情,他們會用很輕鬆愉快、甚至用像講別人事情的方式,描述整個過程,甚至會出現一些不符合真實情緒的反應:面無表情,或是哈哈大笑。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真實的情緒,時常把 還好吧 、『 有那麼嚴重嗎 ,掛在嘴邊。」

這段令我十分震撼的話,在述說許多討愛父母的孩子的共同特徵。因為成長過程中行為模式受到家長的期待,例如:「這有什麼好哭的」、「你這麼玻璃心,這樣以後出社會怎麼辦」…,於是他們習慣於忽略自己的感受去迎合父母,然而會這樣做的父母,這些討愛父母,也多有習慣忽略自己感受的。聽起來很難過,我覺得,這像是在不同的關係裡把不安全感複製又貼上。

那,既然是這樣的話,我想我們真的不需要去責怪任何人。而是重新覺察自己的感受。

覺察自己的感受:聆聽自己心中每個細小的聲音、觀察自己的反應。

再提到一句印象深刻的話:「我們並不擅長善待自己,也可能因為害怕受傷,而對他人有所保留。但是,我們卻期待有一個人,可以對我們做我們做不到的事。這樣,是不是有一些不合理呢?

是呀,我們渴望得到無條件的愛,然而我們卻不擅長無條件地愛自己。這聽起來多麼不合理!

既然如此,何不從現在開始,給自己毫無保留的愛:放心地體驗生活,然後支持自己所體驗到的每個感受。

 

 擁有感受的你,代表著你有感受這個世界的能力;這些感受,幫助我們適應環境,也幫助我們,對自己、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;有了感受,我們才能理解:自己活在這個世界是有意義的,而,我們也才有能力去理解他人的感受。

擁有感受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,而感受賦予了我們去看待每件事情的力量。

因此,我們要去意識到這樣的力量是如何對自己產生作用的,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有力量地擁抱每段關係。

我們生命中有著密密麻麻的連結。我相信,從與自己的關係開始,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在乎發揮到修復關係的力量上。我們有多在乎,就能發揮多麼堅韌的力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關係黑洞 周慕姿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ole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